过去一年,开云 集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重要论述,坚决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工作部署,提出“15421”发展战略,团结带领集团各族干部职工上下一心、共克时艰,励精图治、顶压前行,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内部管理不断提升,内生动力日益强劲,政治生态日趋清朗,企业发展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确定集团“15421”发展战略。按照自治区赋予开云 集团的职责定位,结合“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期调整情况,迅速谋划调整集团战略定位和指导思想,确定了“15421”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凝聚思想共识。
二、投资规模再创新高。聚焦主责主业,加大投资力度,年入库项目18个,全年投资额突破90亿元,同比增长157%。投资额度与增速创历史新高。重点布局煤炭开发、煤电及清洁电力、生态环保及战略型新兴产业等领域,一批有块头、有质量的大项目、好项目迅速落地,固定资产投资持续高速增长,额度与增速均前所未有,屡破历史同期记录。
三、煤炭产能核增取得历史性突破。三塘湖石头梅一号露天矿产能从1500万吨/年核增至3500万吨/年,产能规模位居全国露天煤矿前列。截至2024年末,集团整体煤炭核定产能3635万吨/年,同比提升126%,产销量实现双增长,同比增加12%和14%。
四、力装机实现跨越式发展。围绕综合能源大基地、具备接入消纳条件的风光资源富集区、沙戈荒新能源示范基地、产业园区低碳转型等进行规模化布局,实现并网及在建电力装机规模从320万千瓦增至772万千瓦,同比增加141%。截至2024年末,累计上网电量同比增加36%,电力板块呈现“量质双升”的发展态势,产业实力进一步加强。
五、油气产业实现新突破。按照“统筹谋划、重点突破、深浅兼探、量效齐增”的勘探思路,投资1.6亿元推进所属油气区块勘探开发,顺利完成和田3区块新玉1井钻井任务,获得重大油气发现,录井、测井油气显示良好,圆满完成“出油见气”目标。同时,年内完成轮台北油气区块三维地震勘探野外作业。
六、节能环保产业实现新发展。成功组建环保循环产业集团。优化整合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节能服务、碳减排碳资产管理等业务,紧盯支撑“乌-昌-石” 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搭建“三平台、两中心”产业发展体系,完成“六大板块”产业布局,打造“测、管、治”一体化环保服务体系,构建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与环境和谐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环保产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七、集团主体评级提升至AAA。集团主体长期信用等级由AA+提升至AAA,成为自治区产业类国有企业第一家主体信用评级成功提升至AAA的企业,也是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全国产业类第一家主体信用评级成功提升至AAA的企业。同时,立新公司主体信用评级至AA+。集团授信总额首次突破800亿元,为未来战略布局与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八、三塘湖采剥业务实现迭代升级。集团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攻坚,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全力支持配合,完成石头梅一号露天矿采剥业务公开招标,基本实现新老采剥队伍更换交替。预计采剥成本下降30%,节省金额可达26.15亿元,有效化解社会重大风险。
九、石头梅一号露天矿成功跻身“中级智能化煤矿”。三塘湖公司石头梅一号露天煤矿顺利通过自治区煤矿智能化现场验收。对标国内一流矿山企业,三塘湖公司实施1.89亿元的智慧矿山建设项目,建成集安全、生产、管理多功能于一体的信息智能综合管控平台,实现遥感卫星、无人机、边坡雷达、GNSS综合边坡监测系统的空天地一体化监测预警功能,新能源矿卡、无人矿卡、自动化设备量化投入,助力煤矿促进作业面无人化。350辆甲醇矿卡实现减碳排放超30000吨,CQM环境、能源管理体系通过认证,节能和环境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达成智能化矿山减人增安提效的综合目标。
十、和田能源2×35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实现双达产。和田能源2×35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1号机组于9月24日并网发电,2号机组于11月29日并网发电。截至目前,各系统运行稳定,为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缓解南疆冬季供电紧张局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十一、达坂城、木垒100万千瓦风电项目并网成功。达坂城区50万千瓦风电项目、木垒县50万千瓦风电项目实现并网投产,全力以赴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木垒项目前期手续办理仅用18天,220千伏汇集站封顶工程仅用40天,60天完成首台风机吊装,项目核准到并网仅用180天,创造新能源项目建设多个“新纪录”。达坂城项目全面实施网源联动,聚焦220千伏送出线路工程核心难点,协助国网乌鲁木齐供电公司仅用2个月完成高铁、普铁、高速、国道跨越审批许可,克服风雪严寒恶劣气候,攻坚克难顺利于12月完成跨越施工,保障了送出线路全线贯通。两个项目均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并网、当年发电,为新型电力板块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十二、科技创新亮点纷呈。打造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专精特新企业4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形成“主导产业+创新平台+创新团队”科创架构。研发投入不断增加,2024年科研立项48个,研发投入金额达2.88亿元,研发强度2.5%,高质量科研项目不断涌现。